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因当前尚无根治方法,属于世界性疑难病症。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肌萎缩科专家组,通过二十余年的理论与临床探索,逐渐摸索出“多元阶梯式”治疗法、“序贯四关”瘫痪站立法、“定向肌肉生长法”等针对性治疗方法,三法并举在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过程中,为更多患者大大减轻了病痛,改善了症状。
“多元化阶梯式”方法:所谓“多元化”,是指治疗方法的多样化。本病是是遗传性肌肉变性病,目前没有根治疗法,单一方法很难达到满意疗效。治疗过程中,可应用系列中药制剂为主的药物治疗(包括院内制剂、中药汤剂及必要的西药)结合特色灸疗、中药治疗仪等基础治疗方法,也可配合肌腱曲伸训练、站立肌肉训练、行走训练等康复训练,另外骶疗、中药封包等特色疗法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方能达到较好疗效。所谓“阶梯式”,即根据病人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定治疗的侧重点,采用上述相应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部位的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地治疗,使患者症状逐渐改善。并随着病情变化,治疗方法也会调整,做到用最合理的方案治疗患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患者不同病情阶段。
“定向注射”肌肉生长法:就是在针对患者力量最薄弱的肌肉或肌肉群,进行定向的药物注射、中药外用封包、蜡疗等治疗,配合个性化肌肉康复训练等治疗,对目标肌肉内外兼治,达到养护肌肉,增长力量的目的。
“序贯四关”瘫痪站立法:是针对瘫痪患者或即将瘫痪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挛缩关”、“疼痛关”、“平衡关”、“移步关”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站立行走能力。第一关即闯“肌腱挛缩关”。根据病人肌肉挛缩的不同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内服外敷通络治疗,并配合膝关节按压、踝关节按压及牵拉以使患者挛缩膝关节与踝关节症状得到改善,关节活动变得灵活。第二关即闯“关节疼痛关”。在挛缩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治疗进程,故采用相关中药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既帮助患者缓解关节按压过程中的疼痛,又使患者肌力得到改善,以使病人顺利通过治疗难关。第三关即闯“平衡关”。当患者肌腱挛缩改善,关节疼痛消除,仍然不能行走,说明患者因瘫痪日久,下肢、腰臀力量下降严重,且各肌肉群不能很好协调配合,所以,要用相应药物及定向治疗、骶疗等治疗改善肌肉力量,并配以相关的康复锻炼改善平衡协调,逐渐恢复独立及平衡能力。第四关即闯“移步关”。当病人能独立站立能保持身体平衡,就要进入闯“移步关”阶段。除继续增加患者力量,还要进行移步训练。先后采用半身俯卧循床移步法、双手支撑循床移步法、手拉手移步法,以帮助患者能够顺利迈开双腿,移步行走,并最后达到放开辅助者的手,恢复独立平稳行走。
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全体医务人员用他们攻克世界疑难病的决心和对无数患者的爱心,在治疗肌营养不良症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患者改善症状,也帮助瘫痪的患者获得重新站立行走的能力。
专家简介:
陆春玲: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一科主任,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肌营养不良中医诊疗方案制定组牵头专家。河北医科大学以岭临床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痿痹分会常委,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络病分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病学分会DMD科研协作组成员,石家庄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神经肌肉病的中西结合治疗,尤其擅长肌营养不良、代谢性肌病、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脑瘫等诊疗,致力于中医药治疗神经肌肉病领域疑难病、罕见病研究,撰写了20余篇论文,获河北省科技技术三等奖一项,河北省医学会一等奖一项,石家庄市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一次奖励1项,目前承担省级课题2项,参编《气络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专著。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
微信号:L67109435